AI 翻譯
這篇文章透過AI由簡體中文翻譯成繁體中文。查看原文
不求回報的原理
菩薩畏因,眾生畏果。不求回報是一種道德說法,根本上是追求自身行為的瞬時性、不可改變性和因果性。此即所謂“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脫”。
為什麼不求回報呢?行為前,行為本身的即時激勵讓人可以做完這個行為;行為後,回報在做完特定行為之後已經即刻發生了,而且任何人都無法改變行為,只能改變結果。
所以不是不求回報,而是回報不用求,行為本身就是回報。如果用道德的立場看,不求回報操作更為簡單,而且安全。
舉例來說,對待朋友就是如此。
人是個體主義 ( https://telegra.ph/individualism-01-21-3 ) 的人,朋友則是個體之外的客觀。個體和朋友是兩個世界的。朋友往往意味著,關心、友好、溫暖、理解……但朋友原本是陌生人。天下沒有不散的宴席,朋友也會向疏遠、陌生轉化。此即,”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矣“。很多人都聲稱有朋友,但其實並沒有。因為個體主義所代表的孤獨是不可逃脫的。就像恆星之間,雖然互相吸引,但彼此無法觸摸,一旦相遇,就意味著毀滅。
所以,與朋友談話,應該更”不求回報“。讓自己的目標可以在行為當場就可滿足,花開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 #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