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无价值。其实以人的概念说事,并非想要否定人,也不是贬低人权,而是分清什么是实际的、有力量的。空谈人、权利没有作用。但本篇并没有让我重新认识什么,发现什么。但外观的人这一概念是有意义的。我们总以为我们组成群体,其实只是我们的外观组成群体。本篇总在说人的作用,其实是想套用势。总之本篇对我没什么价值,只是失败的记录。
群体只与外观的人作用#
在个体主义中,我们已经探讨了什么是 “个体”,它就像原点一样赋予所有意义。但是,我们看其他人,并不是观察别人的内在,而是观察外观。个体之于群体,如细胞构成人体,虽由个体组成,但已经是另一种存在。而外观的人,正如细胞对于人体的意义,它是我们处理群体问题的基本概念。
在个体主义中,我们总是拆解群体所附着在个体身上的价值。而在外观的人中,我们需要问问,我们对群体的价值、作用、意义?更进一步,我们对父母、夫妻、子女、兄弟姐妹、左邻右舍、同学朋友、上下级同事、陌生人…… 究竟有什么作用?
就像《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The Presentation of Self in Everyday Life)的社会角色一样,我们如果想对群体产生作用,就必须领一个身份马甲。即使这件马甲不合身,我们也必须穿着。因为马甲并不是个体制造的,也不是为了个体而存在的。假如我只是一个外卖小哥,我对你的作用就是十分确定的,把外卖从商家送给作为消费者的你。至于我每天偷偷在家修炼葵花宝典对这个社会没什么影响。消费者也不会因为我偷偷炼葵花宝典给我差评或好评。而群体也并没有因此给我一个葵花宝典修炼者的马甲。
所以,个体对群体并不一定有作用,只有外观的人才对群体有作用。
外观的人与客观的人#
我大脑中不断修炼着葵花宝典,这当然是客观的。我的思考改变了我的大脑的存在形态,这当然也是一种物质活动,甚至是实践。只不过这种活动目前对群体没有意义。
人一定是客观的人,就像鱼活在水中、活在时空中。外观的人属于客观的人,内涵相对较小。因为只有外观是与事物相互作用的。具体到群体之内,外观的人则是和群体相互作用的存在。外观的人,排除了本质的人的干扰,可以更清晰地观察群体。
外观的人不是人#
外观的人,根本上说是符合群体规律的一种现象。外观的程度,取决于群体的感知能力的大小。简言之,这就是群体内部的运动。外观则是这种运动所处的一种维度。
那好,我们对于人的标准实际上是什么呢?外观的人是什么标准呢?对除个体之外的人与群体来说,人究竟是什么?
其实人并没有一个标准,人只是一个概念,外观的人根本不在乎人的本质。在群体之中,是没有个体的。你的本质只是你的作用。只要我们认为你可以承担这种作用,你就是人了。
作为一个胚胎,在子宫中,你是否有意志?又是否能表达意志?就像一个物品,胚胎只代表一种期许。你顺利出生,开始哭泣,本能的吮吸乳汁。你仍然对这个社会只是一种期许,只能被动的被作用。当你五六岁的时候,你终于获得足够的智能、体能与群体相互作用。你开始结交朋友,与更多人建立各种社会关系。忽然之间,你已经足够衰老又回到了混沌的自我之中…… 然后归于虚无。
你仍然被亲人铭记,不过这一切和你没有关系。因为你对世界的作用、对群体的作用,并不以你的意志为转移。在你没出生之前是这样,在你死之后依然如此。即使你是社会的中坚力量,深度参与群体,群体只能分辨你的外观。
人概念的弹性#
外观的人只是能对群体产生作用的外观,我们把他称作人是因为我们认为他是人。不过这对群体无意义,有意义的只是外观。但是群体中的人,就是一个对群体有意义的概念。
群体在一开始就为所有个体分配上一个马甲。这个原始马甲就是人的概念。我们接受人的身份,就自觉为群体所联系。胚胎、胎儿、婴儿也被赋予人的概念。虽然这些没有发育完全,没有劳动能力,甚至不能与人类社会进行有效交互。但他们有成为人的可能。昏迷不醒的人也是人,但他们也没有劳动能力,对群体几乎失去意义。但是为了群体内部的稳定,他们仍然是人。
虽然无情,但只有一定作用的人才能被称得上人。当然最重要的作用可以说是劳动。所以,按这个标准,壮年可以称为人。而相较于幼年、老年,对群体来说,你作为人的价值相对较少。但年龄只是表现,人的标准核心在对群体的作用。
但是,这种想法削弱了群体的稳定性。道德仍要求我们相信某种稳定的东西,相信人与人之间存在一种超越客观的东西。在面对越来越淡薄的亲情,我们曾听到过礼乐崩坏,也听过 “没有人情味了”、“都是利益” 之内的话语。这都是群体在变动中寻求新地凝聚的表现。
如何运用外观的人#
如何调控一个人的行为?法律通过肉刑、自由刑、财产刑、观念刑…… 来调控。其他任何规范、任何力,无不通过这几种方式。这一切都是一种观念刑,有何种观念,有何种利益。那么通过现实手段剥夺这种利益就能操名利之柄。
我不喜欢用经济的人来思考问题,因为这还不够根本。但是经济的人相比足够外观。我们总是说人与人的感受不互通,那么互通的是什么?外观的人。
所以我们主要通过掌握人的观念、财产、自由、身体来影响他人。任何内心真意,如果说出便不是真意。只有发动引起外观变动的因,才能换取果。这种结果是真结果,而不是观念结果。是绝对结果,而不是相对结果。
所以,我们再把我们想说的话往这套思路里输入,就要立刻把这个话转换成听者利益的动因,然后思考这句话的实际作用。
有人以善恶来评价别人,本摊则以利害之下的外观来评价,走的是人性利害说的老路。在这个谎言与欺骗的世界里 ,我们无数次被蒙蔽双眼,无数次被玩弄,无数次被规训,锁上观念的枷锁…… 这是因为,人太外观了。所有能影响我们的东西太外观了,以至于太容易被撬动。所以看上去,这种观点是十分恶的。 我们就像琴弦上的蚂蚱,随时准备被动的起舞。
外观的人,就是我理解群体的工具。本段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