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书摊

telebookstall

没有剑的剑客,没有书的书摊
telegram

外觀的人

本篇無價值。其實以人的概念說事,並非想要否定人,也不是貶低人權,而是分清什麼是實際的、有力量的。空談人、權利沒有作用。但本篇並沒有讓我重新認識什麼,發現什麼。但外觀的人這一概念是有意義的。我們總以為我們組成群體,其實只是我們的外觀組成群體。本篇總在說人的作用,其實是想套用勢。總之本篇對我沒什麼價值,只是失敗的記錄。

群體只與外觀的人作用#

個體主義中,我們已經探討了什麼是「個體」,它就像原點一樣賦予所有意義。但是,我們看其他人,並不是觀察別人的內在,而是觀察外觀。個體之於群體,如細胞構成人體,雖由個體組成,但已經是另一種存在。而外觀的人,正如細胞對於人體的意義,它是我們處理群體問題的基本概念。

在個體主義中,我們總是拆解群體所附著在個體身上的價值。而在外觀的人中,我們需要問問,我們對群體的價值、作用、意義?更進一步,我們對父母、夫妻、子女、兄弟姐妹、左鄰右舍、同學朋友、上下級同事、陌生人…… 究竟有什麼作用?

Millet, Jean-François - Man with a Hoe - Google Art Project

就像《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現》(The Presentation of Self in Everyday Life)的社會角色一樣,我們如果想對群體產生作用,就必須領一個身份馬甲。即使這件馬甲不合身,我們也必須穿著。因為馬甲並不是個體製造的,也不是為了個體而存在的。假如我只是一個外賣小哥,我對你的作用就是十分確定的,把外賣從商家送給作為消費者的你。至於我每天偷偷在家修煉葵花寶典對這個社會沒什麼影響。消費者也不會因為我偷偷煉葵花寶典給我差評或好評。而群體也並沒有因此給我一個葵花寶典修煉者的馬甲。

所以,個體對群體並不一定有作用,只有外觀的人才對群體有作用。

外觀的人與客觀的人#

我大腦中不斷修煉葵花寶典,這當然是客觀的。我的思考改變了我的大腦的存在形態,這當然也是一種物質活動,甚至是實踐。只不過這種活動目前對群體沒有意義。

人一定是客觀的人,就像魚活在水中、活在時空中。外觀的人屬於客觀的人,內涵相對較小。因為只有外觀是與事物相互作用的。具體到群體之內,外觀的人則是和群體相互作用的存在。外觀的人,排除了本質的人的干擾,可以更清晰地觀察群體。

外觀的人不是人#

外觀的人,根本上說是符合群體規律的一種現象。外觀的程度,取決於群體的感知能力的大小。簡言之,這就是群體內部的運動。外觀則是這種運動所處的一種維度。

那好,我們對於人的標準實際上是什麼呢?外觀的人是什麼標準呢?對除個體之外的人與群體來說,人究竟是什麼?

其實人並沒有一個標準,人只是一個概念,外觀的人根本不在乎人的本質。在群體之中,是沒有個體的。你的本質只是你的作用。只要我們認為你可以承擔這種作用,你就是人了。

作為一個胚胎,在子宮中,你是否有意志?又是否能表達意志?就像一個物品,胚胎只代表一種期許。你順利出生,開始哭泣,本能的吮吸乳汁。你仍然對這個社會只是一種期許,只能被動的被作用。當你五六歲的時候,你終於獲得足夠的智能、體能與群體相互作用。你開始結交朋友,與更多人建立各種社會關係。忽然之間,你已經足夠衰老又回到了混沌的自我之中…… 然後歸於虛無。

你仍然被親人銘記,不過這一切和你沒有關係。因為你對世界的作用、對群體的作用,並不以你的意志為轉移。在你沒出生之前是這樣,在你死之後依然如此。即使你是社會的中堅力量,深度參與群體,群體只能分辨你的外觀。

人概念的彈性#

外觀的人只是能對群體產生作用的外觀,我們把他稱作人是因為我們認為他是人。不過這對群體無意義,有意義的只是外觀。但是群體中的人,就是一個對群體有意義的概念。

群體在一開始就為所有個體分配上一個馬甲。這個原始馬甲就是人的概念。我們接受人的身份,就自覺為群體所聯繫。胚胎、胎兒、嬰兒也被賦予人的概念。雖然這些沒有發育完全,沒有勞動能力,甚至不能與人類社會進行有效交互。但他們有成為人的可能。昏迷不醒的人也是人,但他們也沒有勞動能力,對群體幾乎失去意義。但是為了群體內部的穩定,他們仍然是人。

雖然無情,但只有一定作用的人才能被稱得上人。當然最重要的作用可以說是勞動。所以,按這個標準,壯年可以稱為人。而相較於幼年、老年,對群體來說,你作為人的價值相對較少。但年齡只是表現,人的標準核心在對群體的作用。

但是,這種想法削弱了群體的穩定性。道德仍要求我們相信某種穩定的東西,相信人與人之間存在一種超越客觀的東西。在面對越來越淡薄的親情,我們曾聽到過禮樂崩壞,也聽過「沒有人情味了」、「都是利益」之內的話語。這都是群體在變動中尋求新地凝聚的表現。

如何運用外觀的人#

如何調控一個人的行為?法律通過肉刑、自由刑、財產刑、觀念刑…… 來調控。其他任何規範、任何力,無不通過這幾種方式。這一切都是一種觀念刑,有何種觀念,有何種利益。那麼通過現實手段剝奪這種利益就能操名利之柄。

我不喜歡用經濟的人來思考問題,因為這還不夠根本。但是經濟的人相比足夠外觀。我們總是說人與人的感受不互通,那麼互通的是什麼?外觀的人

所以我們主要通過掌握人的觀念、財產、自由、身體來影響他人。任何內心真意,如果說出便不是真意。只有發動引起外觀變動的因,才能換取果。這種結果是真結果,而不是觀念結果。是絕對結果,而不是相對結果。

所以,我們再把我們想說的話往這套思路裡輸入,就要立刻把這個話轉換成聽者利益的動因,然後思考這句話的實際作用。

有人以善惡來評價別人,本攤則以利害之下的外觀來評價,走的是人性利害說的老路。在這個謊言與欺騙的世界裡 ,我們無數次被蒙蔽雙眼,無數次被玩弄,無數次被規訓,鎖上觀念的枷鎖…… 這是因為,人太外觀了。所有能影響我們的東西太外觀了,以至於太容易被撬動。所以看上去,這種觀點是十分惡的。 我們就像琴弦上的螞蚱,隨時準備被動的起舞。

外觀的人,就是我理解群體的工具。本段來源

載入中......
此文章數據所有權由區塊鏈加密技術和智能合約保障僅歸創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