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书摊

telebookstall

没有剑的剑客,没有书的书摊
telegram

大群體:下一個伊甸園

婚姻關係#

Emperor Taizong Receiving the Tibetan Envoy_ 描述了唐朝太宗皇帝(618–907)與來自西藏的宋傳贊(617–650)派遣的使者盧東贊的會面,陪同文成公主返回西藏成為他的皇后的過程。創作這幅畫的藝術家顏李奔(601–673)是唐朝早期最受尊敬的中國人物畫家之一

婚姻關係是最重要的一種共生關係#

婚姻,或許是這個世界合作共生最重要的手段。無論是王昭君還是文成公主,或是歷朝歷代的郡主公主,都在向我們證明這一手段的重要意義。

當然和親沒收到效果的例子很多,但收到效果的例子也很多。國仇家恨在上,兩國之間可以聯姻緩和矛盾,那就更不要說婚姻對平民的重要性。

婚姻關係是緊密的共生關係。這也是很多父母嫁出閨女後為什麼會痛哭。因為他們明白,這種共生關係不是一般的合作,而是全身心的托付,包括與娘家關係的漸漸疏遠。當然暫不考慮二婚及其他特殊現象。

婚姻關係是一種緊密的物質關係#

我最討厭聽人說什麼 “皮囊千篇一律靈魂萬里挑一”。想起豬八戒、紫霞、至尊寶,他們互換身體的時候,即使你的靈魂再動人,有豬八戒的臉都不可能讓人產生 “愛意”,或許豬八戒很可愛,但絕對不是那種可愛。

所以,即使有靈魂,也和皮囊脫不開關係,即使能脫開關係,靈魂對其他人沒有任何意義。靈魂必須通過人的精力,折算成客觀世界的對價。也即靈魂是一種赤裸裸的物質關係。

The Sower with Setting Sun, c.1888. Van Gogh Museum, Amsterdam

你的一切通過所謂 “靈魂” 創造出來的東西,全部屬於知識產權領域。難道我們想的故事能比得上頂尖作家?思考的深度能比得上蘇格拉底?個人的神性能比得上耶穌?繪畫的審美能比得上梵高?音樂的天賦能比得上貝多芬之流?

如果真有所謂萬里挑一的靈魂,那些這些人類大師大概是十億里百億里挑一。直接與其神交,不亦美哉?

群體與婚姻關係#

所以,婚姻只存在於客觀世界,只應從外觀主義開始解構。婚姻是生命關係中最強烈的一種合作共生關係。是這個群體產生向心力最堅實的一種力量。

不過這種力量就如逆水行舟。在村裡面,利益糾纏很強烈。親兄弟之間反目成仇的太多。所以老人經常說,越過越遠了。所以婚姻只讓原本沒有血緣關係的兩個人共生,而血緣關係已經達到了共生關係的頂點,物極必反,血緣上的親也就不親了。

婚姻的目的是建立合作共生關係,最大利益的合作共生自然是沒有血緣關係的兩家,所以近親沒有婚姻。但和有無情愛沒有關係。一些有權勢的人,由於婚姻對其束縛相對較小,“亂倫” 的門檻更低,當然這是從道德層面的評價。

The Happy Family-Jan Steen Vrolijke huisgezin-1668

沒有血緣關係的人可以如親人,有血緣關係的人卻只能越走越遠。這是群體生存的內在矛盾,最大動力。

總之,婚姻是一種純粹的利益關係,共生關係。他的穩固程度取決於是否能達成穩定的合作共生關係。其手段就是生孩子,母憑子貴。不過在雙方家庭巨大的不平等之間,生孩子也不是特別有用。

大群體初現#

展望未來,會發現一個殘酷的事實。像是代孕、基因編輯、精子卵子銀行、克隆技術…… 已經動搖了婚姻背後的基礎 —— 生育 宗教。過往的千年男婚女嫁是種群凝結的自然法則,現在這一法則卻因新技術而動搖。人類站在星際時代的門檻,正在孕育一種新的群體 —— 大群體。所謂大群體,就是建立在人類可獲得的大量能量的基礎上,如何利用科技,重構一種新型、適應於更大規模人群的種群結構。

這和現今的生育降級不同,大群體是人類發展的趨勢,生育降級只是當下的一種社會現象。

就像伊甸園中的亞當和夏娃,偷吃禁果後自然面臨著生育與人口問題。可以說,“亞當夏娃” 是採集文明時期的人類先祖,而 “禁果” 相當於農業文明初期的小麥水稻種植技術,而 “逐出伊甸園” 就意味著人口增多以後,因資源問題而產生的無窮爭鬥與屠殺。

The Garden of Eden with the Fall of Man by Jan Brueghel the Elder and Pieter Paul Rubens, c. 1615, 描述了老虎、鸚鵡和鴕鳥等家禽和外來野生動物在花園中共存的情景

當我們踏上生育這條道路,或者說踏上生命這條道路,就已經沒有回頭路。大家都在生存之上登峰造極,而人口是生存的最大體現。

所以,現今注定是一個不平凡的世界,這是一個堪比採集文明到農業文明的又一次關口。這個 “果子” 是注定要吃的,除非 “亞當夏娃” 在伊甸園裡面 “結束生命”。這個 “果子” 人類也是要吃的,就看付出何種代價,除非像愛因斯坦所說,三戰重回 “伊甸園”。

Ps: 近房出嫁有感

載入中......
此文章數據所有權由區塊鏈加密技術和智能合約保障僅歸創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