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人都有自己的世界觀。
有的像鄉間瓦屋,有的像城市住宅樓;有的像整齊劃一的模板房,有的像千奇百怪的定制房;有的高聳入雲,有的實用低調;有的富麗堂皇,有的樸素簡單……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栖身之所,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世界觀。
我也有世界觀。只是從前並沒有意識到。如果用一個詞彙來描述我的世界觀,那便是 “客觀主義”。“客觀主義” 並不是一個高深的理論,它只是我起的一个描述自身世界觀的名詞。不過,顧名思義,我確實認為 “客觀主義” 能夠很好地概括我的世界觀。
本篇的目的是闡述 “客觀主義” 這一最基礎、最核心的概念。我的這間房屋或許不好看,但絕對是一座有心、追求真實的房子。那我們這就打掃乾淨屋子,請君做客。
客觀主義的起源#
為什麼正義會誕生?為什麼法律會誕生?為什麼政權會誕生…… 這一個個問題其實是在追問 “從哪裡來?” 同樣對於世界觀,也要追問,“為什麼客觀主義會誕生?客觀主義起源於何處?”
本性是客觀主義的起源#
任何一種世界觀都不是憑空產生的,它既包含我看過的書、聽過的故事等間接經驗,也包括我生長的環境與身體給我的直接經驗。後者像種子一樣,至關重要,反映著我的本性與核心架構。可以說,客觀主義的根脈,因我的核心而生。這便是客觀主義的起源。
主體感與客觀世界的矛盾#
在遊戲開始,會有技能點的分配。性別、容貌、體格、智慧、天賦、種族…… 這一東西一經選定,改變相對困難,近乎不變。我什麼技能點都沒加多少,只加了 “自我”。這種 “自我” 不是 “自大”、“我行我素” 之類,而是主體感。
世界只有我,空無一人。一切人都像演員一樣,為主體搭設。而我仿佛像神一樣,擁有偉岸的力量,因為這是我的世界。——《個體主義》
主體感需要客觀主義補全#
有人可能會問,“你都成神了,你的世界觀又怎麼是客觀主義?難道不應該叫主觀主義,或者你所說的個體主義?”
恰恰相反,正因為主體感太強,所以客觀主義才應運而生。
假設我是 “神”,一個沒有 “神力” 的 “神” 是什麼下場?一個主體感強但是沒有天賦的人會成為一個怪胎與笑話。因為這個世界會蹂躪你千百度,讓你明白什麼叫作強者為尊。你越是自命不凡,越是遍體鱗傷。因為當沒有掌握客觀世界的規則時,你的主體感會讓你無法呼吸。
客觀主義是獲取力量的方式#
所以,你最需要什麼?成為有 “神力” 的 “神”。“神力” 是什麼?就是這個客觀世界自身的規則。
於是,任何事情發生,我都會把它們拿到我所理解的客觀世界中去解釋。我也會不斷修正自身的觀點,讓它合於客觀世界。而在不斷的修正中,我質疑任何已有的觀點,也質疑任何已產生的觀點。無論是我的觀點,還是任何人的觀點,和客觀世界的規則比起來毫不重要。因為我想獲得 “神力”,只有規則才是最重要的。
客觀主義的淵源#
一條河流,沒有支流的匯入,是無法成為大河的。客觀主義的誕生也並非閉門造車,它也需要融匯不同的思想。
馬克思主義#
在越過馬克思主義 的迷思中,我嘗試駁斥了馬克思主義的一些觀點。但是,駁斥一個東西往往說明你和這個東西有共通之處。
那麼客觀主義從馬克思主義中拿走了些什麼?毫無疑問拿走很多,因為學校裡一直教,這種持續的灌輸就是最客觀的。
客觀主義不考慮遙遠的因果#
“人類社會必將走向共產主義社會”。
對遙遠的未知進行預測是不客觀與無意義的。因為跨度越大,預言的準確性越低。甚至就是胡扯。其次,人類社會即使真的走向共產主義社會,和現在的人有什麼關係?洗腦,催眠,望梅止渴?不過這梅子大概在億萬光年之外,這才是真正的唯心。動輒千年大計、萬年大計,可人生不過百年,芳華不過數十載,三五十年的問題都解決不好,何談百年千年?
遙遠的因果只能發揮號召作用。比如,馬斯克說太陽會烤乾地球,所以我們要走向太空。重要的不是太陽在幾億年之後會如何,而是走向太空這比生意在當下就具有吸引力。太陽幾億年會如何只是一種精神刺激。
客觀主義不探究本質#
恩格斯第一次明確提出:“全部哲學,特別是近代哲學的重大的基本問題,是思維和存在的關係問題。”
有人說,“世界的本原是水,是火,是原子,是物質,是意識……” 有意思嗎?哲學家總想透過現象看本質,但透過現象看的只是現象。或者說,只是世界的外觀。又有人說,“你認為看不到本質就是不可知論。” 我沒有資格來評價是否可知或不可知,但我確實知道一些東西,卻又不知道一些東西。這個世界太龐大,我不去實證如何知道它可知不可知?再說,我看見的只是事物的外觀,這是我唯一可以肯定的。
這世界上,沒有任何人可以揚言發現了事物的本質,或者世界的本質,我們發現的僅僅是我們所看到的、知道的、聽到的,也即外觀。
世界是唯物的還是唯心的並不取決於我們怎麼說。唯物和唯心的討論沒有意義,因為客觀世界就在那。我們所能把握的只有可能被否定的外觀。
客觀主義以 “客觀” 为最高法則#
“物質決定意識,意識對物質具有能動的反作用”
物質第一性,意識第二性。
客觀世界存在很多事物,但是它們都統一於 “客觀”。物質當然是第一性的,但沒有什麼是第二性的。意識本身就是客觀,物質也是客觀。
本攤所鼓吹的客觀主義,則是沒有 “主觀”。“而依附於客觀的主觀,也即通常所說的主觀,則是人在大腦中所進行的思維活動。這種主觀本身就是客觀的。”——超客觀
如果說存在第二性,那麼現象就是第二性的。思維是一種現象,正義是一種現象,群體是一種現象,利益是一種現象…… 這些現象都有自身的規律與相對獨立性。就相當於計算機的硬體之上存在很多語言,各種系統程序。
不是 “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而是 “物質決定現象”,“肉決定靈”。如果承認客觀主義,承認物質決定現象,就不會區分物質意識,主觀客觀,物質精神…… 一切都是客觀主義。一切都等待發現,一切都可以被改造。
客觀主義吸收馬克思主義貫通 “客觀” 與 “現象” 的思考方式#
馬克思主義的各種論斷,我不必接受。因為我沒必要做這種宣揚,無論別人如何讚揚,如何褒貶,真理就是真理,謬誤就是謬誤。而所有真理,一旦出現在我的腦海,便應該跌落凡塵,成為一種對世界外觀的認識。這便是客觀主義對一切的保守。
馬克思主義真正吸引人是分析現象的物質基礎並試圖改造物質基礎的這種思維方式。其他人或許在頌揚權利、自由、人權,而馬克思主義以一種更為客觀的方式試圖解釋各種現象。其他人囿於 “權利、自由、道德……” 各自的框架之內,馬克思主義卻能貫通這些 “第二性系統” 與 “客觀” 之間的認識樊籠。
法家思想#
馬克思主義是當今教育的預裝軟體,法家思想則是歷朝統治者的預裝軟體。法家思想的馭民手段讓客觀主義更加深入。
法家思想的穿透性#
《論語》是具有親和力的。除了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那一套,儒家所提倡的 “仁義” 在道德體系內完美運行。無論虛情還是假意,夫子讓人如沐春風。而是法家則穿透道德,物化一切。
論至德者不和於俗,成大功者不謀於眾。——《商君書 | 更法》
民弱國強;民強國弱。故有道之国务在弱民。——《商君書 | 弱民》
“儒以文亂法,俠以武犯禁”。——《韓非子 | 五蠹》
商君書開篇就砸碎一切 “俗”、“眾”。道德和人民在他眼中不但不是標準,反而要弱民。增加知識見聞是好事,商鞅卻愚民。“文武” 是人的一種才智技能,韓非卻要消滅擁有 “文武” 的 “五蠹”,這如何不令人震驚?
這一點,暗合客觀主義對一切價值的穿透。否定一切,直擊道德、人性的物質基礎。法家不相信道德、禮法、習慣、祖宗之類,他們相信的是利益的普適。
法家思想的功利性#
是以聖人苟可以強國,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禮。——《商君書 | 更法》
只要能 “強國利民”,不必沿用舊法與禮數。商君書開篇也指明自己的目的 “強國利民”,實際上就是有利於君主集權。為此,他可以不遵守任何東西,不惜任何代價。
例如,商鞅讓 “國之大臣”,無得為 “博聞、辯慧、游居之事”。於是農民就會 “不好學問”,專心墾荒。為了擴大君主的權力,他毫不猶豫的剝奪人民的權利,並通過一種可操作的方法來嘗試改變百姓的認知 —— 不讓農民增廣見聞。同時,商鞅認為民眾的人性,“饑而求食,勞而求佚”,人性不外乎追逐名利。所以君主要 “操名利之柄”,致操縱民眾之功。通過 “控萬欲,出一利” 來實現對民眾的駕馭……
利益當然只是 “客觀” 的一種 “現象”,但是 “利益” 卻比 “仁義” 之類更底層,更能說明社會的運行規律。法家的操作雖然還很簡陋,但已經直接從客觀層面來改變問題。
法家思想的普適性#
法家思想雖然為統治者服務,但如果站在人民的這一邊,我們完全可以逆向思維。
如果我們不想讓別人成為 “至德者”,完全可以用 “俗”、“眾” 來束縛統治者;
如果我們不想讓農民世代為農,那就去開導那些 “智民”,開民智;
如果我們想要以武犯禁,以儒亂法,那就要擁有兵器、文化;
如果想讓民強,那就千方百計的去限制政府;
如果不想讓民被控制,那麼我們便需要讓他們各種欲望都得到完美的培養……
法家的思維是發散的、實用的、短視的。“至德者不合於俗”,走一條新道路自然是艱難險阻,舉步維艱。出錯更是必然。因為發散,法家敢於解決一切問題;而解決問題必然要求管用,有具體效果;而正因為有效果,才容易忽視看不見的聯繫,才容易自以為是。所以始作俑者的商鞅韓非身首異處,率先實行 “法治” 的秦帝國談笑間灰飛煙滅。而在經歷足夠試錯之後,歷代王朝都掌握了控制百姓的一整套手段。不帶任何立場來看,這事情做的是越來越完備的。
客觀主義的結構#
我們已經把客觀主義的起源、淵源介紹完了。客觀主義這條大河也已經初具規模。那么客觀主義究竟是什麼樣的?包括哪幾部分?彼此之間又發揮什麼樣的功能?
客觀主義結構的核心#
客觀主義的第一層結構很簡單,以 “尊重客觀規律” 为核心,其他的一系列都是為了更好的實現這一目標。雖然 “客觀” 是靈魂,但如果沒有配套的第二層結構,只能是一句空話。換言之,客觀主義的核心其實就在於這些支撐核心的部分。就像我一直說的那樣,靈魂不重要,肉體才重要。因為掌控肉體就會掌控靈魂。
客觀主義是一種世界觀,但更是一種方法論。客觀主義的第二層結構,也即客觀主義的各項原則,便是幫助我們如何盡可能地 “尊重客觀規律”,從而認識這個世界。
“超客觀” 是客觀主義的錨點#
超客觀是絕對的虛幻,沒有任何意義的虛幻,對客觀世界不會產生任何作用的虛幻,和人沒有任何相同之處的虛幻。那裡既可以是一個物質世界,也可以是其他的什麼世界。那裡既可能是天堂,也可能是陰曹地府。無論那個世界是什麼,都和我們無關。——超客觀
沒有黑暗,就沒有光明。沒有 “超客觀”,就沒有 “客觀”。
我們假設在另一個世界生活著另一種智慧生命,他們快樂或悲慘的活著。但是他們的世界和我們沒有任何聯繫。那他們存在與否便是不可證的,他們對我們就沒有任何意義。
宗教說,人死後會上天堂,或者下地獄。可我並沒有看到天堂存在的證據。所以天堂可能存在,也可能不存在。但我可以確定的是,相信天堂對我們這個世界有作用,相信天堂本身是客觀的。
相比於上天堂,人不生不滅這個結論更容易得出。人曾存在於客觀之中,只要客觀條件滿足,那麼人就可能重現於客觀之中。
客觀主義的價值觀#
客觀主義沒有價值。因為沒有價值,所以看上去很功利。不道德、不人性、不靈魂,似乎只有實用功能了。但客觀主義並不是功利的,就連利益也只是它的一部分。
價值是一杯美酒,法家思想後來也用儒學裝點門面,馬克思主義也用共產主義社會來吸引大眾。但是客觀主義真的沒有價值,它僅僅是一種努力尊重客觀的主義。如果非得要選擇一項價值,那便是 “真”。
無論何種思想,何種人生,何種宗教,都應該求真。我們說不出這世界有什麼意義,那便說不出,不必 “為賦新詞強說愁”。客觀主義是我世界觀的基石,我選擇做一個真實的人,不必善良、不必正義、不必溫柔,但絕對不可以做一個虛假的人。如果非要作假,也要光明正大的作假。
客觀主義的原則#
客觀主義的原則就是客觀主義結構核心的具體化。
外觀主義#
首先,我們看到的一切都是客觀世界的外觀。
凡存在於客觀,必有其外觀#
商鞅也好,馬克思也好,固然發現了社會中比較重要的規律。但是只是具體的 “用”,資本剝削也好,農戰馭民也好,都只是一種偏跛的規律。“體” 是客觀的視角,是相信事物的現象有其規律,凡存在於世界之內,必須有物質載體。物質載體就是事物的外觀,也即可以看到的,可以觸摸的。
所以,客觀主義思考問題,首先考察它們的物質載體。例如,要看誰維系著道德,誰維護著正義,如果沒有某種條件,正義還是正義嗎,道德還是道德嗎,之類。
外觀是有限的#
就像洋蔥一樣,撥開一層洋蔥,我們就會認識一層洋蔥。通過剝洋蔥,我們認識了洋蔥的一些外觀、現象,但絕不是洋蔥的本質。我們不知道洋蔥有幾層,即使知道也不知道洋蔥的本質。本質是無限的,而外觀是有限的。以人之有限,只能發現有限之外觀。
外觀是客觀的使徒#
世界是客觀的,但就像微觀粒子一樣,觀察會改變其的形態。所以,外觀不是客觀。外觀是客觀的使徒。相信客觀主義,就是認識到自己的一切都不是客觀的,只是外觀的。
但外觀是我們唯一能依靠的東西,認識世界我們別無選擇。
改變外觀就會改變客觀#
在我面前的是一台電腦,一拳過去它就無法顯示。認識的是外觀,但是作用於世界的卻是客觀。我們並不知道這一拳下去究竟牽動了客觀世界的那些規律,但是它就這樣發生了。
認識的是外觀,外觀卻並非一種認識。
掌握毀滅的能力,卻未必認識毀滅的客觀。很多時候,人們都會驚嘆,電燈的神奇。為什麼會驚嘆呢?因為從沒有光到有光,這種從無到有的變化是難以想象的,類似於魔法。但對於發明電燈的人來說,他們只是尋找合適的材料,實驗得出結果。一通電,燈變亮了。你可以通過解釋電燈,進行發現更多規律。但最為根本的就是一通電,燈亮了。
同理,生命是神奇的存在,但人也可以製造出生命。這並非人擁有神力,而是滿足生命存在的外觀,生命自然會產生。
區分原則#
我桌前的電腦擁有螢幕、鍵盤鼠標、CPU、硬碟,如果我想認識自己的電腦,解決一些基本的問題,應該對其中的一些部分的功能進行區分。客觀主義既不追求本質,也不區分物質意識,只是通過事物的外觀來分析問題。這就必然要求對客觀之下各個子系統,各個組件之間的功能進行區分。因為區分彼此功能是最為實用與切實可行的。
區分原則,原指區分原因行為和物權變動,比如雖然房屋不能過戶,但房屋買賣合同有效。本攤借此概念表達對待事物的態度。
之前有朋友說電報不夠安全,我回答,“用安全的軟體做安全的事,不安全的做不安全的事”。他表示豁然開朗。
我發現生活中很多事情,大家不喜歡區分,而喜歡不區分。比如之前各種刪庫停更事件,很多人因為政治觀點的不同而惡語相向。其實不必要。軟體好用就行。至於不同政治觀點所帶來的具體軟體問題,比如可能會洩漏隱私,可以再考慮。又比如很多人質疑泰勒背書哈里斯,進而貶低其歌曲太 low。其實完全沒有必要,政治觀點是一方面,創作歌曲好聽與否是另一方面。
區分原則和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是不一樣的。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是指不同的事情,不同對待,著重解決矛盾的特殊性。而區分原則則是將無關的結構區別開,不在於不同對待,而在於區別。當你發現兩者之間的區別,也可以相同對待,只是這時你已經認識到了風險。
比如宗教問題。首先就要區分信仰和宗教。然後宗教內部組織還是其他因素對社會的影響要區分,找出真正起作用的地方。
保守主義#
客觀主義要求我們遵守客觀規律。如果,按照平常的世界觀就可以獲得我們想要的,為什麼還要客觀主義?遵守規律,看似人畜無害,實際上蘊藏著巨大的毀滅力量。只有當開創全新領域的時候,才需要極度嚴格地遵守客觀規律。
美國獨立和法國大革命一前一後,前者一部憲法到如今,後者換了 13 部憲法,這中間承受了多少的代價?美國憲法能夠運行至今,足見英美法系保守主義,經驗主義的強大力量。——日光之下並無新事,謙抑極端保守經驗
相反,馬克思主義追求共產主義社會,但粗暴的公有制奪走了多少人的性命?權力的肆意又對社會造成多大的傷害?法家為君主打造獨裁制度,完全切斷了與道德的聯繫,又造成了多少生命的消逝?
成也蕭何,敗也蕭何。客觀主義必須緊扣 “客觀” 二字,明白自身認識到的任何規律都只是一種外觀,世界的外觀,而不是本質;明確自身認識只是一種不完善的認識。這看上去是謙虛、謹慎,只不過這並不是從道德層面著手,而是從事實層面。追求客觀就必然承認自身認識的不完美,不全面、不準確。
保守主義就是足夠尊重原有事物所遵循的規律。就像修東西一樣,自己修不好不要亂修。能不拆除的就不拆除。
客觀主義的未來#
客觀主義從哪裡來,我們已經簡要闡述,那麼客觀主義要到哪裡去呢?
當然是不斷的應用,在與其他價值觀的衝突中,不斷發展並完善自身。客觀主義會發展出許多子原則與推論,使得 “尊重客觀規律” 這一核心行穩致遠。比如,個體主義、死生由勢、相對時空。這些與常理相悖的推論便是客觀主義的應用。
本篇是闡述客觀主義的第一篇,邏輯不順暢之處頗多,打字的過程中卡殼較多,寫完之後頭暈腦脹,可謂 “思而不學則殆”。但基本表達清楚我目前對客觀主義的理解。作為本攤的底層邏輯,無論本篇質量如何,我都應該盡可能的去直面困難。畢竟自從客觀主義名詞產生已經有兩年左右,我醞釀的時間已經夠長,必須通過打字來找出現存思想的不足,以使新陳代謝。